日期:2025-03-26 作者:管理员 编辑: 来源:本站 点击:91
近日,粤东群山之中,一场与自然博弈的攻坚战正在书写奇迹——广东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,上水库标段的两座高坝相继启动填筑。
2024年5月,自上水库具备施工条件以来,公司监理团队攻克地质天险、迎战暴雨台风、协调参建单位打通唯一的通行“生命线”,2024年11月24日主坝实现了填筑,主坝填筑期间,监理部组织各方多次排查地形原貌,总结攻坚克难经验、灵活因地制宜、紧绷安全之弦、实施扩固运输村道,2025年3月13日副坝1也接力启动填筑,上库标段两座高坝相继启动填筑,标志着这一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能源“超级工程”迈入全面提速新阶段。
迎难而上:破解“地形与气候”双重困局
上水库主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,最大坝高71米,总填筑量超百万立方米。工程实施初期,公司监理团队即面临两大“拦路虎”:场地狭窄、雨季施工与台风袭扰。
主坝施工区域地形狭窄,大型设备及材料运输困难、公司监理团队组织各方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,采用分段填筑、动态调整运输路线等措施解决了运输困难,场地狭窄问题,促进大坝的正常填筑。尽管主坝填筑避开了广东6-9月的主汛期,但施工期间仍遭遇多次短时强降雨及台风外围影响。监理部提前编制《防汛应急预案》,根据现场地形地貌,组织各方优化截排水系统,硬化施工便道,利用间歇期抢工,确保填筑进度不受天气延误。
绝境突围:3公里村道扛起“运输生命线”
上库工区启动初期,连接上库的交通主干道尚未贯通,上库面临“无路可走”的困境。为保证材料运输及设备进场,公司监理团队统筹、协调各参建方最终商定,紧急启用原有的3公里村道,该段村道最窄处仅3米,众多大型设备难以运输行驶至上水库,采取了接力牵引、助力推举、逐段转运等运输方式至工作面,单趟运输耗时长达2小时,如遇雨季则上水库交通中断,运输效率极低。
为解决运输困难,团队人员组织各方排查现场,对村道急弯陡坡进行降坡、加宽,中途增加救援设备,每天督促承包人安排专人对村道进行清扫,沿线安装波形护栏及防撞沙袋,保证了车辆安全,提高了运输效率。
协同攻坚:多线作战下的“效率突围”
上水库工程涵盖主坝、5座副坝、导流洞等多工作面交叉施工,技术与管理复杂度极高。公司监理团队通过以下策略实现高效协同与质量保证:
组织召开会议,精细化爆破与级配优化:针对堆石料级配不均问题,通过调整爆破参数、筛选合格料源,确保坝体填筑质量达到设计标准。
动态跟踪承包人资源,实现高强度填筑与资源调配:高峰期投入超30台重型设备,优化运输路线,提高设备工作效率,实现月填筑强度突破30万立方米。
积极协调各方,实时优化现场施工组织:采用“平面多工序”并行作业模式,优先推进关键线路工程。
绿色使命:老区振兴与湾区赋能
作为国家“十四五”重点工程,惠州中洞抽蓄电站不仅是技术攻坚的典范,更是生态与发展的双赢实践:
生态优先:实施过程中,监督承包人严守森林“红线”,严格控制弃渣量,利用堆渣料面板坝设计减少生态破坏。
区域发展:项目投产后年减排二氧化碳122.6万吨,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电网调峰能力提升,同时带动惠东革命老区就业与基建升级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向2026冲锋:湾区绿电新引擎加速成型
随着主坝“身躯”日渐隆起,副坝1建设启动实施,这座总库容918万立方米的“高山天池”已显露磅礴气势。当前,公司监理部团队与千余名参建者正昼夜奋战,向着2026年投产目标全力冲刺,未来它将化身粤港澳大湾区电网的“稳定器”,在岭南群山间谱写新时代“能源报国”的壮美篇章。